廟宇歷史

西港玉敕慶安宮,位於西港原本瀕臨海灣,臨台江內海通商繁盛,經過滄海桑田才成為現今的街市。淵源創建於西元1661年,鄭成功於鹿耳門登陸並奉祀天上聖母,派兵駐紮西港,恭請境主公與中壇元帥庇佑。時有一堪輿師認為慶安宮現址為「鯉魚穴」,建廟可彰顯神威,因此才建了慶安宮,後來更至鹿耳門恭迎天上聖母奉祀,因此慶安宮之主神是媽祖。
 

[重要儀式篇]

  1. 卜主會:從慶安宮的主要信仰範圍五角頭(西港街、瓦厝內、南海埔、堀仔頭、茄苳腳)各派代表當中,擲筊評選聖筊數多者榮任(時間在香科前一年農曆四月中旬,同時也是千歲爺的聖誕千秋)
  2. 卜旗牌官: 在總趕公、廠官爺與王船媽祖的神案前擲筊,評選聖筊數多者榮任,負責掌千歲爺令,騎馬巡視香境,位同司令官 (時間在香科當年農曆正月十五)
  3. 鑒醮:在香科期間,慶安宮會開放信徒請(千歲爺的化身)王令或鯉魚公回家供奉,同時也讓先前被請回家的王令或鯉魚公回娘家,也邀請各方神尊來參與刈香增添靈力

*千歲爺並無神像,香科期間以紙糊神像代表,但十二瘟王並無固定樣貌

  1. 造衙門:搭建千歲爺的駐紮之地,在慶安宮搭起木製的獨立管制空間閒雜人等不得進入,並有專人把守(香科當年農曆二月下旬到三月初)
  2. 豎燈篙、旗桿:燈篙代表迎請各路神祇前來鑒醮,也昭告各路孤魂前來共饗盛宴,旗桿掛上帥旗代表彰顯千歲爺「代天巡狩」的地位(時間在香科當年農曆二月中下旬到三月初)
  3. 張燈結綵:以慶安宮為中心,五角頭懸掛紅燈籠,並於主要道路口搭設牌樓,宣示香科到來(時間在香科當年農曆三月)
  4. 布置王府:王府是千歲爺的辦公場所,閒人等不得進入,只有擔任王府內班的人員能夠進出,也是王府行儀的執行主要場所

*王府行儀相當於千歲爺的儀式行事曆,為市定民俗

  1. 請保生大帝與八份開基姑媽宮仙姑娘媽:時間在南巡之前,由青龍宮保生大帝擔任千歲爺的隨行軍醫,參與刈香遶境,為了以示飲水思源不忘本,也迎請刈香的原主辦廟神祇共同參與
  2. 煮油淨穢:在千歲爺蒞臨前,將醮場王府包含執行香科儀式的大小人物淨化(時間在請王之前當天的下午)
  3. 請王:地點在王船地,執行請神儀式並開光點眼,透過擲筊來恭請值年的三位千歲爺蒞臨安座(時間在香科期間農曆四月中旬)
  4. 架棚:刈香中的藝閣陣頭來慶安宮像千歲爺展示成果,表示已經可隨千歲爺遶境,其中百足真人蜈蚣陣會繳回舊的王令,領回新令(時間在請王當天下午)
  5. 火醮、送火王:由道士團執行請火神將火鬼、火獸驅逐出香境,確保香科平安,之後連同火神、火鬼與火獸帶往王船地火化(時間在香科期間農曆四月中旬)
  6. 請媽祖:在三日香的前一天,連同遶境前往鹿耳門天后宮恭請天上聖母一同參與刈香,也是西港慶安宮媽祖回娘家
  7. 送王:也就是燒王船,由上千人徒步由慶安宮將王船拉往王船地,將千歲爺與其他王船相關神明的紙糊神像請上王船,豎桅掛帆後火化後一同返回天庭(時間在香科期間四月中下旬,也就是第三日香隔天)
  8. 送保生大帝、媽祖:在送王之後,護送青龍恭保生大帝與鹿耳門天后宮媽祖回駕
  9. 普渡:在送王當天下午,在五角頭內設普渡
  10. 謝燈篙:在香科結束後擇良辰吉時執行,此後回歸正常作息,等待三年後香科